近日,韓國農建局發布消息稱,通過應用紫外線處理技術,可使易受微生物侵襲而腐爛的香菇長期貯藏,并在貯藏過程中出現各種功能成分含量的變化。
研究小組將收獲的香菇溫度降低約1.5度,將它們堆疊起來,香菇菌蓋朝上,并以7kJ(千焦耳)的強度發射低濃度紫外線(UV-C,245nm)。結果證實,即使在低溫(1度)下保存30天后,也沒有出現腐敗菌感染。
另一方面,未經任何處理的香菇在常溫下存放3天和低溫存放24天后,被證實感染了腐爛菌。
此外,經過紫外線處理(180秒)后在1度下儲存30天的香菇的適銷性約為90%,比未經處理的香菇(70%)高出20%。
暴露在紫外線下180秒后在室溫下儲存5天的香菇(0.65mg/g DW)的植物膽固醇麥角甾醇含量是未經處理的香菇(0.29mg/g DW)的兩倍多。當暴露于紫外線后在低溫下儲存時,麥角甾醇含量可保持在與初始值相似的水平長達30天。
農村振興廳國立園藝草藥科學研究所儲藏配送部部長洪允杓表示,如果對保質期短的新鮮香菇進行紫外線處理,質量損失將減少,消費者將能購買到安全優質的新鮮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