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 顧金龍)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期間,許多外地游客和陜西省西安市市民前往距西安市市中心18公里外的灞橋區觀光采摘珍稀食用菌——赤松茸、大球蓋菇。

去年,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辦黨工委成員前往外地參觀考察赤松茸、大球蓋菇林下栽培種植情況,特別邀請中國食用菌行業權威專家教授到灞橋區白鹿原現場布局指導,在狄寨街辦大康村和狄村兩個行政村櫻桃林下進行布點示范栽培種植赤松茸、大球蓋菇,獲得巨大成功。

今年剛一開春,伴隨著白鹿原萬畝櫻花盛開,櫻桃林下示范種植的赤松茸、大球蓋菇第二次大量出菇,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和西安市市民前來旅游欣賞和觀光采摘。

經過去年秋冬和今年冬春在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辦大康村和狄村兩個村示范基地種植赤松茸、大球蓋菇試驗成功的經驗表明,無論是空氣質量、陽光照射,溫度、濕度、降雨量,還是晝夜溫差、土壤品質、生長環境,以及櫻桃林下遮陽效果,白鹿原都非常適合發展珍稀食用菌產業。實踐證明,白鹿原櫻桃林下可以在每年的秋冬和冬春兩個季節林下露天栽培種植赤松茸、大球蓋菇。

秋冬和冬春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在櫻桃林下栽培種植赤松茸、大球蓋菇只需要45天就能夠出菇釆摘,每個輪作周期大約4個月,可以連續釆摘4-5薦,每畝產量在5000-8000斤,國內各大城市每市斤價格在15-30元不等,發展食用菌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都非常好。

據了解,在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辦白鹿原櫻桃林下大面積栽培種植和推廣發展珍稀食用菌產業,讓灞橋區狄寨街辦28個行政村,3萬多畝櫻桃種植面積的廣大農民除每年櫻桃正常收入外,秋冬和冬春兩季二次和三次增收致富,解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改善生態環境,多元化產業融合高效發展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