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孔蒲中的新果實——廢棄秸稈上,種出雙孢菇
幾十只母雞趁著好天氣在田間嬉戲、覓食;水深處,感受到許久未見的陽光,草魚、鯉魚也鬧出動靜,不時掀起陣陣水花;還有甲魚、泥鰍隱匿在泥土里……這些是達滸鎮金石村農戶孔蒲中200多畝綜合種養稻田的一角。
在離基地不遠處的稻田中,十個相鄰緊湊的黑色大棚里,一顆顆“白饅頭”似的雙孢菇正悄悄“窺探”著外界的春意,薄薄的土層下,培育著它們成長的是一株株秸稈制成的基料。
據了解,按照正常生長,這些雙孢菇的每畝收益可達4萬元。昨日,記者探訪孔蒲中的蘑菇基地,探索其秸稈上種出的“新夢”。
廢棄秸稈做基調,種植雙孢菇
2018年9月,孔蒲中參加農業農村部的培訓班時,關注到秸稈處理的問題:如今秸稈不能焚燒處理,大片的秸稈又無法較好處理,能不能用來種些什么?這個問題在孔蒲中腦中存在了一段時間,卻被當時一起參加培訓班的室友破解了:可種植蘑菇。那一刻,孔蒲中眼前一亮,秸稈種蘑菇的想法便在心中瘋狂滋長。
培訓一結束,孔蒲中回到家就馬不停蹄開始籌備。“天天下雨,秸稈量有些收不上來。”2018年11月的瀏陽,陽光鮮少“露面”,雨水倒成了“常客”,但這并沒有阻礙孔蒲中的步伐,他收集了十余畝地的秸稈,并留出3畝地來進行種植試驗。
“將石膏、石灰加到收集的秸稈中,進行5次翻堆,讓其充分發酵,再拖運到大棚里去。”孔蒲中說,為了讓基料更有營養,他還加入了一些菜籽餅和復合肥。十幾畝地都要鋪上秸稈,雖然請了人,但這個步驟就花費了20天。
將基料運送到大棚里后,灑上菌種,再覆上一層薄薄的泥土,需要人工操作的培育部分就已經完成。
“雙孢菇的生長,15℃—25℃是最好的。”昨日中午,孔蒲中捏著剛剛從土地上摘下的雙孢菇仔細查看,前兩個月的溫度太低,雙孢菇的生長十分緩慢。如今溫度逐漸上升,這些小菇們也逐漸露頭,再過十天,就將迎來生長高峰期。
一舉三得,“畝產收益可達4萬元”
談及雙孢菇的優點,孔蒲中用八個字來形容:純天然、口感好、新鮮。
孔蒲中表示,雙孢菇的正常采摘期在每年的1月至4月,前兩個月低溫陰雨天,雖然雙孢菇長勢不太好,產量少,但他將這些新鮮雙孢菇拿到市場上去賣時,卻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如今還經常有人來到基地買菇。
土層上的雙孢菇已經在靜待采摘,土層下卻也“暗藏玄機”。孔蒲中輕輕撥開表層的泥土,露出一片密集的小白點。他說,一個禮拜內這些“小白點”就能長成大蘑菇,“按照其正常生長情況和零售價來算,一畝地的收益可達4萬元。”
秸稈種蘑菇的成功不僅給孔蒲中帶來了額外收入,更幫助他解決了問題。
“秸稈如果堆在地里,容易腐爛導致水質不好,進而影響稻下養殖的水產的品質。如今處理掉了秸稈,水產的品質也更高了。”孔蒲中說,用秸稈來做基料進行蘑菇種植,不僅解決了秸稈資源利用的問題,又能夠更好地進行水產養殖,還為自己增加了收入。對孔蒲中來說是“一舉三得”的收獲。
“秸稈做基料有利于農戶就地、就近轉化資源,但對于專業分工及管理也有較高要求。”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秸稈種蘑菇是一個新的嘗試,將為瀏陽家庭農場、規模企業等就秸稈回收利用方面帶來啟發。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