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越南峴港市和容縣安和仁公社內,一簇簇鮑魚菇喜逢收獲期,采摘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從事食用菌產業前,我做過汽車維修工,但由于賺的少,我回到了家鄉,打算自己創業,在看到家鄉附近一個個食用菌大棚建立了起來,且經營的有聲有色后,我決定加入其中。”公社負責人文先生熱情介紹說。
據介紹,在掌握各栽培環節技術后,文先生首先在25平方米的面積內進行了2000袋鮑魚菇的試種,經過兩個月后將鮮菇推入市場,賺得了10,000,000越南盾的收入,之后他擴大面積,引進了靈芝栽培。2017年,公社收入達到8億越南盾。今年,他也突破性地實現了牛奶菇的人工種植。
據了解,牛奶菇栽培于1976年起源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目前在泰國、越南等熱帶國家存在人工種植。牛奶菇營養價值高、易于栽培、所需相對濕度范圍廣,其子實體最大高度可達20厘米。此外,牛奶菇保質期長,在采摘后通常可被儲存3-4天,常以鮮品形式進行出口。(1越南盾=0.0002974人民幣 來源:danviet. 翻譯/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國際部 微信公眾號:MUSHROOM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