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河南靈寶昌盛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王傳福 魏銀初)河南省地處中原,古有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雨雪偏少,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濕度適中,適宜培育優質食用菌品種——花菇。
河南省香菇產業自20世紀70年代起步以來,先后經歷了漫長的技術研發和市場培育階段,于90年代中期,在一項技術(泌陽代料花菇培育技術)、兩個會議(96年河南省全省香菇現場工作會和98年泌陽、西峽全國香菇產業大會)的推動下,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與浙江、福建兩省并列為我國香菇三大主產區。
圖片來源:河南靈寶昌盛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
進入本世紀以來,2005年,河南省香菇產業在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不足10%猛升到60%左右并作為地域品牌已被全國食用菌商界所公認。2011年以來,食用菌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全面提升階段,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香菇產業已成為農村脫貧攻堅的首選項目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一、產業發展背景
河南省作為一個內陸省份,改革開放初期,信息、科技滯后于沿海閩浙一帶,木屑代料栽培香菇起步較福建晚。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河南省多地還在試驗探索階段,福建省古田縣等地受福州、廈門等港口經濟的輻射和滲透,憑借信息傳遞快、物流成本低的優勢,在香菇“賣方市場”高價位拉動下,產業確已快速發展。
圖片來源:泌陽縣食用菌產業辦公室
九十年代初期,在福建香菇種植量過大情況下,導致香菇市場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價格下跌,使福建省香菇產業一度受到重創,到九十年代中期幾乎處于“潮起潮落”狀態。河南省木屑代料香菇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后發展起來的,起步之日,恰逢中國香菇走向低谷之時。河南香菇產業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圖片來源:泌陽縣食用菌產業辦公室
河南香菇產業之所以能在外部環境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發展壯大起來并連續多年獨占鰲頭,靠的是什么?
一靠廣大農民渴望致富種香菇的積極性。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抱。山區、丘陵區土地面積占全省總土地面積57.2%,人多地少、土地貧瘠,風調雨順之年,尚可勉強維持生計,若遇旱澇則生計無望,廣大農民渴望能有穩定收入、可發家致富的產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泌陽、西峽兩地科技人員與種菇能手在河南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幫助下,在當地政府與職能部門的指導下共同努力、攻堅克難下,終于探索出適合河南發展的木屑代料香菇栽培技術——泌陽模式和西峽模式。投入產出比大多高達1:3以上,備受農民歡迎。當時,在泌陽縣廣泛流傳一句話“要想富、種香菇”,這是對廣大農民渴望致富種香菇積極性的真實寫照。
圖片來源:泌陽縣食用菌產業辦公室
二靠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的強大推動作用。30多年河南省香菇產業發展的實踐證明,凡是產業發展得好的地方,黨委政府都把發展香菇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主導產業,列為“一號工程”、“書記工程”,由縣委書記親自掛帥。
20世紀九十年代,泌陽、西峽的農民均將他們的縣委書記稱為“香菇書記”,從鄉到縣都建有健全的組織保障體系和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且一任接著一任干。西峽縣30多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香菇產業發展,把發展香菇產業作為農民增收,振興縣域經濟的“一號工程”。
2015年以來,西峽縣圍繞解決科研滯后,產品質量安全,深加工鏈條延長,營銷手段創新,增強國際化運作程度等問題,提出香菇產業上檔升級的主要目標。地方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
三靠的是獨特的氣候優勢。河南冬春雨雪少,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濕度適中,所產優質香菇——花菇的花菇率和花度較全國其它地區都更高、更好。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質香菇的需求與日俱增,好香菇不愁賣不掉,所以,河南香菇產業靠獨特氣候優勢產出優質產品,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以產品優質而拉動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張維系。
四靠的是科技創新與進步。河南廣大香菇科技人員和種菇能手在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協會組織的指導下,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堅持不斷創新。2010年前后,河南省農業廳經濟作物站和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發中心在全省10個縣聯合開展夏季香菇栽培技術的研發與推廣,使夏季香菇得以健康發展。河南省食用菌協會2010年以來,組織會員單位圍繞香菇菌棒工廠化生產和香菇不同季節栽培技術,先后制定6項省標。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組織成員單位從香菇菌種選育、培養料滅菌、接種方法、菌絲培養與出菇管理、產后保鮮、冷鏈運輸、加工等環節的標準化入手集成5項標準化種植技術,即,春栽香菇標準化生產新技術集成、秋栽香菇標準化生產新技術集成、反季節香菇標準化生產新技術集成、香菇菌棒工廠化生產技術集成和香菇實施周年化生出菇技術集成,確保栽培技術不斷創新與進步,使產業得以快速健康發展。
五靠的是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社團組織、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支持與幫助。如,
“泌陽香菇”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受到保護;西峽、泌陽、盧氏、靈寶等主產縣(市)被定為全國農產品(食品)出口安全示范區。全國園藝產品(香菇)出口示范區在基地設有海關,香菇可直接在產地出口;國際蘑菇學會副主席張樹庭教授在泌陽縣參觀香菇生產現場觸景生情、揮筆題詞
“泌陽花菇世界一絕”。歷屆會長、副會長都多次親臨河南香菇主產區進行調研指導工作。中國進出口商會2005年組織全國香菇出口企業到西峽與政府洽談,幫助將西峽香菇的產業化模式提高為
“出口企業聯合體+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新的產業化模式,幫助西峽縣開展香菇出口工作,使西峽于2006年實現香菇出口零突破,截止2018年已累計出口創匯達53億美元。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研究員、上海農科院副院長譚琦研究員等專家、學者多次親臨河南講課,實地指導,使河南香菇產業從中受益頗多,河南省香菇人永遠忘不了他們為河南香菇產業發展做出的貢獻。
圖片來源:泌陽縣食用菌產業辦公室
二、產業現狀
河南省香菇產業發展秉承科學發展、布局合理、發展迅猛、成效卓著理念。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香菇生產僅僅是一種家庭副業、庭院經濟,而今,已發展成為各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首選、富民強縣、振興縣域經濟、建設新農村的支柱產業。
一是生產總量居全國之首。2018年,香菇產量高達268萬噸(鮮重),已連續7年居全國之首,出口量連年增長。2018年,出口創匯額高達28.8億美元。
二是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已形成三大主產區(以西峽、盧氏為主的伏牛山春栽優質香菇產區,以泌陽為主的桐柏山花菇產區,以信陽浉河區為主的伏牛山秋栽優質香菇產區)。三大主產區香菇產量約占河南省香菇產量的70%以上,以西峽盧氏為主的伏牛山優質香菇產區已被列為農業部優質特色產業集聚區項目。
三是栽培季節周年化、栽培模式多樣化。模式有春季制袋接種,菌袋發好后菌轉色,越夏后,秋冬出菇,有秋季制袋接種冬春出菇,有冬季制袋接種,夏季入伏后出菇或早春制袋接種,越夏后入秋出菇。
四是栽培設施不斷提檔升級,產業逐步向工廠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五是產業內部分工細化。不僅形成從菌種選育,菌袋制作培養,出菇管理,后期產品加工,冷藏運輸的完整產業鏈,而且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效應不斷提升。
六是栽培技術精準化,生產流程標準化,產業向集約化、規范化、產業化發展,逐步由傳統農業粗放經營向現代農業三產融合發展。
七是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從生產基地到大中城市都建有健全的直銷、代銷和網絡營銷體系。西峽縣雙龍香菇市場已成為我國北方香菇產品主要集散地、全國香菇產品價格形成中心。基地的一些香菇生產企業都在鄭州、武漢、上海等地設有直營店,使500公里以內的消費者當日就可以吃到味美的鮮香菇。主產縣香菇在本地海關就可以辦理出口,西峽縣出口企業144家。2018年,香菇出口創匯額高達11.8億美元。總體來說,河南香菇產業從2011年以來,就邁向從香菇產業生產大省向香菇產業全面發展強省的艱辛之路。
圖片來源:泌陽縣食用菌產業辦公室
三、產業發展展望
河南省發展香菇產業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是獨特的氣候優勢,所產花菇出菇率高,冬春高達60%以上,花菇顏色潔白,是其它地區所不及的,所以,河南香菇在國內外市場上廣受消費者青睞。
二是豐富的櫟類林木可替代資源優勢。河南省現有養蠶的柞樹林316萬畝、桑樹20萬畝及蘋果樹250萬畝。柞樹三年必須要輪伐一次,桑樹每年平伐一次,果樹年年修剪,每年可產柞、桑、果樹枝杈材約330萬噸,可替代櫟木類木材。按生物學轉化率80%計算,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生產香菇264萬噸(鮮菇)。
三是較強的技術優勢,河南省栽培香菇具有近30年歷史,是我國南菇北移的橋頭堡,在實踐中鍛煉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豐富經驗的科技工作者和能工巧匠、營銷大軍,他們是河南香菇產業的主力軍。
四是較好的市場和信息優勢。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超億、內銷市場潛力巨大。河南省屬內陸省份、交通便利,鄭州航空港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高鐵以鄭州為中心,已形成米字形輻射至全國。香菇產區雖多在山區,但都與高速公路相通,通往歐洲的中歐班列每天都有車發往歐洲,交通十分便利。鄭州為全國著名的商業中心、商賈云集,擁有較好的市場和信息優勢。
河南省香菇產業的發展應堅持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堅持以提高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穩規模、上檔次,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將河南省建設成為全國香菇產業強省,打造成為全國優質香菇的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讓
“河南香菇”的地域品牌譽滿全球,
發展香菇產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大力推行菌棒工廠化生產模式,菇農進棚管理出菇,走中國特色的香菇產業發展道路。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戶還是農村主體,要想香菇產業得以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走中國特色香菇產業發展道路。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應大力推行菌棒工廠化生產模式,農民在自己或租用的智能化出菇棚內管理出菇,建議引進或培育一些龍頭企業投資興建菌棒生產廠和智能化菇棚,吸收農民進廠管理出菇或將菇棚出租給農民管理出菇。靈寶昌盛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在全省推廣,能夠激發農民科學種菇積極性,提高香菇產量,確保產品質量,可以采取清潔能源,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適應當前生產力,進一步適應國內外市場發展趨勢。
2.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走優質無污染、誠實無欺騙的產業發展道路。香菇集營養保健于一體,深受消費者青睞。如何保障香菇產業能持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與支持,關鍵兩條,
一是產品優質無污染,
二是生產者誠信無欺騙。河南省要保證無污無欺,必須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現在,河南省關于香菇生產上的標準基本都有,關鍵是怎樣保證執行,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河南省一些香菇標準的制定、審定的年限已到,需要重新修訂,鑒于制定、修訂標準是一件繁重的科研工作,相關部門應在經費上給予補助或鼓勵。
3.大力推行科技興菌,走科研生產一體化道路。河南省近些年在科研人才引進和經費投入方面都具有較大程度的提升,但與兄弟省相比差距極大,技術推廣部門人員經費更是相差甚遠,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因此,呼吁河南省委、省領導進一步重視全省食用菌產業的科研推廣支持力度,多引進一些高學歷、高素質的科技工作者,加強科研和推廣經費投入,同時,還應加大對農民出身的種菇能手、能工巧匠進行再教育的投入,使其生產加工水平盡快得以提升,以確保產業發展對技術支撐的需求。
4.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對產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全省需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氣候資源、林木資源、交通資源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建議由食用菌主管部門牽頭組織相關生產單位吸收多方專家進行實地調研,制定出河南省香菇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現階段,相關生產單位
一方面應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攻單產、提高品質和市場開發、產品加工、提高產業效益上,在品質方面不僅要注意到產品外觀,更要注意內在品質和產品安全衛生,確保消費者能吃上真正的綠色食品、放心食品;
另一方面應關注食用菌市場建設,保障各個時期將產品及時投放到市場,使菇農獲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