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最后一批環境傳感器完成校準調試,貴州石阡縣河壩鎮食用菌數字化種植基地的大棚升級改造工程進入收官階段。這座搭載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質生產力的現代農業基地將于7月初正式投產,當地傳統食用菌種植將邁入“環境參數毫厘可調、生長周期精準把控”的智能化時代。

據了解,大棚升級改造實現了自動卷膜、自動噴淋、灌溉、自動消殺以及水質凈化。通過這個項目,可以提升大棚基地管控的遠程云端的使用效率。之前一個人可能管五個大棚,通過這個系統,將實現所有大棚一人管控,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時間。
石阡遠鴻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賈振東介紹,對現有60棟大棚做了智能化改造,基本上已完成80%,正處于調試階段。它是用一個傳感器輸送數據用云數據,分析這個參數,用來實時把控棚內的濕度、溫度和二氧化碳。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河壩鎮這場“蘑菇革命”讓數字技術重新定義傳統農業,食用菌住進了“智能公寓”。
據了解,每個棚一年兩季,一季應產2000斤木耳,改造后能增長30%,一個棚可以多收600斤。這樣,60個大棚整合下來,基本上能達到增收80萬元左右。接下來,還有50個大棚,也會做精細化升級改造,達到增產增收效果。(來源:石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