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陸川縣90后返鄉創業青年李吉胤利用智能移動方艙種植菌菇,締造出年產值超3900萬元的食用菌產業,推動村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雙提升。
陸川縣食用菌產業負責人李吉胤曾在銀行上班,2021年,放棄高薪工作,帶著籌集到的560多萬元啟動資金返鄉創業,引進智能方艙種植食用菌。
在陸川縣溫泉鎮洞心村食用菌基地,21座智能方艙整齊排列。方艙內部,環繞四周的LED補光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為秀珍菇生長營造適宜環境。
這些智能方艙融合了先進生物技術、環境控制技術和人工智能,堪稱“農業黑科技”。方艙入口處的控制系統,是整個艙室的“智慧大腦”。通過智能化設備調節,可以確保每一個菌包的秀珍菇產量在7兩左右,且品質均衡。
李吉胤介紹,方艙種植菌菇不受外界氣候影響,配備了先進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可以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光照。菌棒進艙后,6天可出菇。365天每天都有產出,單個方艙全年可產高達6.6萬斤秀珍菇。
自2023年9月首個食用菌基地在溫泉鎮洞心村正式投產后,溫泉鎮東山村食用菌基地和沙湖鎮新街村食用菌基地也相繼建成投產。目前,三大基地實現年產食用菌約2600多噸,年產值超3900萬元。
據介紹,溫泉鎮在新農人的示范帶動下,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把小蘑菇做成了大產業。自2023年底項目實施以來,累計盤活閑置土地30多畝,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以上。
用智能技術書寫山村致富經的李吉胤,希望用新模式、新思想、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用新技術撕掉農村“靠天吃飯”的標簽,帶領更多鄉親走上致富路。
未來,他希望打造一個集研發育種、種植示范、技術培訓、冷鏈倉儲、初深加工、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食用菌產業園區。將從構建從菌棒研發、智慧種植到食用菌深加工的全鏈條閉環,深化AI技術賦能食用菌生產,探索“產業園區+農戶”聯營模式幾大方面,促進產業升級,群眾增收。(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