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花石鄉金花村村委會二樓會議室里,有著近20年食用菌種植經驗的梧桐村黨支部書記楊學忠正在為貧困戶進行食用菌冬季管理培訓。
追溯這一場培訓的源頭,花石鄉黨委書記蒲玉榮笑言,這源于兩村的一場“義結金蘭”。據介紹,梧桐村是花石鄉遠近聞名的食用菌專業村、省級“四好村”,其種植食用菌歷史長達20多年。201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1.2萬元,已連續3年高居朝天區首位。而金花村則地處偏遠、自然環境惡劣、貧困程度較深,是花石鄉重點幫扶的貧困村。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如何以點帶面,最大限度發揮先進村、專業村,以及產業戶、致富戶在本地的帶動優勢?2016年,朝天區將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巧妙結合,采取“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大戶+貧困戶”模式,大力開展“先進村引領后進村,產業戶幫扶貧困戶”活動,探索實施“村幫村、戶幫戶,同心攜手奔富路”扶貧新機制。就此,金花村與梧桐村結成了幫扶對子,在實施村級班子建設、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多方面共建的同時,金花村49戶貧困戶更是戶戶有了產業幫扶責任戶,任何關于產業發展方面的需求,一個電話,就會得到幫扶責任戶的解疑或到戶指導。
自梧桐村幫扶以來,金花村一日一變,散居在貧瘠大山深處的216戶人家,現如今靠發展食用菌,家家戶戶開出了致富的金花。金花村村委會主任張正培介紹,兩年來,金花村食用菌棒從2015年的3萬根增長到2016年的22萬多根,2017年初產出達兩萬余斤、產值50余萬元;2018年進入豐產期后,預計每年收益將突破14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純收入就將達到1500元。目前,該村群眾正擴大椴木香菇種植規模。
產出有了,銷售怎么辦?怎樣才能確保菌農既種得出、又賣得出,從而實現穩定增收?楊學忠說,從下菌種到管護、采摘、烘干、銷售,梧桐村提供完善的“一條龍”服務。
據了解,截至目前,“村幫村、戶幫戶,同心攜手奔富路”扶貧新機制已在廣元市朝天區17個鄉鎮46個貧困村推開,并將逐步實現貧困村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