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針菇栽培歷史悠久,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四時纂要》。由于金針菇作為中文學名已經使用多年,即使現在人工栽培出了白色的金針菇,人們仍然習慣叫它“金”針菇。
金針菇又稱毛柄金錢菌、凍菌、構菌等,是一種低溫型食用菌,適宜的生長溫度在8℃到15℃之間。早春、晚秋至初冬等季節,在野外構樹等闊葉樹的腐朽樹干上,經常可以看到身穿金黃色外衣的野生金針菇。采上幾朵野生金針菇仔細查看,可以發現這些看起來通身金黃的小蘑菇,菌蓋其實是微微的紅棕色或黃褐色,菌柄表面還有細微的小絨毛。
野生金針菇為何模樣和市場上常見的細長菌柄的金針菇完全不同?這是因為消費者喜歡吃細長的菌柄,所以在人工栽培過程中,生產者有意識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這樣菌柄可以變得更纖細更長。對生產者來說,既可以增加產量,又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舉兩得。
另外,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野生的金針菇是黃色的,而市場上見到的大多是白色的。其實,人工栽培的金針菇依據顏色可以分為白色、黃白色和黃色3種。黃色金針菇香味濃、口感濃郁,而白色金針菇粗纖維少,口感細嫩,二者味道難分伯仲。但是,白色金針菇有兩個突出優點,一是色澤潔白,給人純潔、干凈、安全的感覺,迎合了大多消費者青睞白色的心理,消費者更樂于購買白色金針菇;二是產量高,生產者更愿意栽培白色金針菇。這樣一來,白色金針菇迅速占據了國內外鮮品市場。(來源: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