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在河北趙縣一家工廠內,79歲的臺商梁凱迪開始忙碌起來,在他身邊,隨著機械的轟鳴聲,玉米芯被送進粉碎機,經過粉碎、壓塊、脈沖除塵、包裝等一系列工序,變為食用菌培養基的主要原料。梁凱迪是臺灣臺中人,三十多年前,他從臺灣來到大陸發展。
梁凱迪介紹,1987年回到大陸發展,2010年,朋友邀請一起投資種植菌菇,開始涉足食用菌行業。在考察中,發現利用玉米芯作為食用菌培養基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在我國北方,玉米種植很普遍,玉米芯量很大,成了農業廢棄物,把玉米芯加工成食用菌培養基,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能實現玉米芯的生態循環利用。
梁凱迪表示,他第一個工廠建在東北,后來又在河南商丘、河北巨鹿建了兩個工廠。趙縣的玉米種植面積常年在50萬畝以上,玉米芯的原材料豐富,因此2020年,又在趙縣建了第四個工廠。
玉米芯是個寶貝,它除了可以制作食用菌培養基,還可以制作拋光研磨用玉米芯顆粒,用于電子元件、汽車零部件、磁性材料的拋光和擦干處理,另外從玉米芯中還可以提取石墨烯。
梁凱迪表示,從玉米芯提取石墨烯的技術具有綠色環保、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優勢,雖然目前該技術還有一些難題要克服,但是這項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梁凱迪的兩個兒子也在大陸發展,他打算培養他們接班。梁凱迪認為,年輕人在大陸發展的機會較多,今后會有更多臺灣的年輕人回來發展。(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