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這里舉行。在安徽天都靈芝制品公司的展位前,擺放著一支直徑達1.2米的巨大靈芝頗為顯眼,一打聽才知道,這株大靈芝竟是用秸稈“種”出來的。
安徽天都靈芝制品公司負責人丁倫保介紹:“這是全國最大的靈芝,第一次展出,價值上百萬元,它就是用秸稈做基料栽培出來的。”丁倫保還帶來了竹蓀、猴頭菇、蟲草等高檔食用菌。“秸稈作基料栽培的菌菇,深受消費者歡迎,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增收。”
數據顯示,安徽是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年可收集量達4800萬噸左右。2017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87.3%,產業化利用量占利用總量的27.59%。陳衛東介紹,今年共有8大展區,492家企業參展,參展產品1000多種,96個項目集中簽約,簽約總金額275億元。
秸稈綜合利用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每年飼用秸稈約1.5億噸,按營養價值折算,相當于4000萬噸飼料糧,緩解了飼料糧供給和土地資源壓力,有利于解決人畜爭糧問題。此外,秸稈中富含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主要農區秸稈連續還田5年后,可使土壤有機質平均提升約0.25個百分點。秸稈綜合利用是促進農民增收就業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