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慶元縣,大家腦海里首先想到的是香菇。慶元縣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享有“中國香菇城”、“中國香菇之鄉”等美譽。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是慶元的傳統產業、也是慶元農業農村的支柱產業。多年來,當地政府把它作為發展農村經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制定一系列方針政策,采取相應措施,進行“中國香菇城”系統工程建設,從而形成了慶元模式的香菇經濟和全國創匯農業典型,并取得良好綜合效益,2017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發布,“慶元香菇”品牌價值49.26億元,位列全國農業品牌第17位,連續8年蟬聯中國食用菌第一品牌。“慶元香菇”這一品牌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響當當的縣域經濟品牌。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近五年來,以香菇為代表的慶元縣食用菌種植總量基本上呈下滑趨勢。全縣的種植戶數從2012年的7030戶,到2016年的4067戶,香菇7920萬棒,較2015年減少5.83%。2017年,慶元從事食用菌種植戶數為4020,相較2016年減少了47戶,香菇規模也持續下滑。
據《食用菌市場》記者了解到,慶元香菇生產規模下滑,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自2015年開始,隨著“五水共治”和“六邊三化三美”工作的深入推進,慶元縣積極探索菇棚美化工作,對不符合標準的傳統香菇大棚進行改造,拆除了一部分大棚,很多菇農不愿意對新的大棚進行投資建設,導致香菇種植面積簡紹;2這兩年香菇價格走低,而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導致菇農種植香菇收益下降,很多菇農生產積極性不高,或減產,或轉行。3.近年貴州省、河北省等地,都將食用菌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來抓,在政策扶持、招商引資等方面力度大,一部分本地企業選擇產業轉移,到西部置業,實施香菇產業精準扶貧。未來幾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將大幅增長,慶元縣食用菌生產占比還將進一步下降。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相關負責人提出,慶元香菇產業正處于由傳統農業產業向現代農業產業轉型的階段。香菇產業轉型應當考慮改變現有一家一戶分散生產方式,開展標準化生產園區建設,引入現代化、機械化生產中心,改變分散制棒栽培模式,積極推進香菇工廠化生產,以提高產業集約化水平,適應產業現代化的需要,提升競爭力。同時,作為政府應當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創新支撐,加快生產組織和產品銷售方式由傳統向現代產業轉型發展,全面擴大和提升二產,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塑慶元香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外,中國食用菌商務網CEO李昊認為,“慶元香菇”雖是食用菌行業第一品牌,但“慶元香菇”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品牌的溢價效應并不明顯。現在很多外地香菇在市場上冒充慶元香菇來買,讓消費者對于“慶元香菇”這一品牌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如今在慶元香菇市場,本地產的香菇僅占市場整個銷售量的20%。而企業從事食用菌精深加工使用的原材料也只能更多地依靠外來,在生產成本上造成了額外的開支。
麗水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應國華指出,“慶元香菇”品牌的核心價值在哪里,它區別于其他的香菇的特點在哪里,你要找出來。但現在慶元相關部門在這方面投入不夠,導致慶元香菇品牌溢價能力弱,相較西峽香菇、平泉香菇還存在不足,平泉香菇在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上就有其好的經驗可借鑒。近年來,平泉市堅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協同作戰的“母子品牌”戰略,大力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戰略,緊握市場流通主動權,在韓國、內蒙古烏蘭察布、天津靜海新建立了平泉食用菌直銷網點。“平泉香菇”成為了平泉市農產品主導品牌。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近年我國香菇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傳統的四大香菇主產區慶元、平泉、西峽、隨州香菇產業在這兩年也都遇到了不同層次的發展難題,而伴隨著“東菇西移”、“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貴州、廣西、云南、甘肅等西部貧困地區把香菇作為精準扶貧的脫貧產業來抓,當地政府在政策、土地、基建、人力等方面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到西部投資建廠,香菇發展勢頭迅猛。作為傳統香菇產區的慶元如何抓住國家提出的鄉鎮振興戰略,提升慶元香菇的市場競爭力?《食用菌市場》記者表示,慶元香菇要提升集約化生產,讓香菇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方向轉變,推動慶元香菇產業轉型升級。此外,慶元香菇產業要與全域旅游、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開發食用菌觀光、體驗等旅游、休閑養生等業態。未來慶元香菇更要走產業融合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