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食用菌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
發布時間:2014-03-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湖北省十堰市食用菌生產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生產黑木耳、香菇的歷史悠久,并以生產規模大,產量高,質量好而名揚中外。全市食用菌常年栽培木耳、香菇等10大類40多個品種。2012年,食用菌總產量5453.75噸,產值32334萬元。食用菌產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食用菌產業現狀
1.資源
全市耳木林地6.3萬公頃,總蓄積151.7萬立方米,其他軟硬闊葉林地8.8萬公頃,總蓄積332.2萬立方米。林木資源10年為一個輪伐期,每年按蓄積量10%計算,每年可生產食用菌3.1億袋。全市每年可用作食用菌生產原料的作物秸桿達350萬畝,200萬噸,十分之一用于發展食用菌,每年可生產1億袋以上。另外還有豐富的畜禽糞肥。
2.發展種類及產量
商業化、規模化栽培的種類有香菇、黑木耳、天麻、平菇;示范性栽培種類有金針菇、雙孢蘑菇、姬菇、雞腿菇、靈芝、杏鮑菇等。香菇、黑木耳、天麻、平菇一直是我市的主栽品種,在我市食用菌產業中占有主導地位和作用,其占栽培總量的90%以上。近幾年來,隨著國內外珍稀品種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需求,我市在部分珍稀品種上也進行了試驗和示范性引種和栽培。
3.栽培模式的轉移和升級
受資源、林業政策、生態保護、市場導向等因素影響,香菇、黑木耳等主栽品種逐步由椴木栽培向代料栽培轉移,代料栽培的規模越來越大,為食用菌產業的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4.產業區域外擴
在較長時期內,我市食用菌產業主要集中在房縣及其周邊地區,區域發展極不平衡,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食用菌產業快速向全市區域輻射發展,基本上形成了主產區帶動,全市共同發展的格局。
5.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建立
我市先后成立了十堰市富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十堰市福祥食用菌專業合社、房縣龍坪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十堰市圣大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近百個服務食用菌產業的專業合作組織,帶動5000余戶,年生產1200萬袋。專業合作組織的紐帶作用初顯。
主要措施
1.政府引導與扶持
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制定了“十堰市食用菌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全市食用菌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做出了部署和安排。各級地方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土地征用,資源調配,設施、設備補貼,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扶持,為食用菌產業的穩步發展營造良好的大環境。
2.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推進食用菌產業化經營。
市政府制定專門政策,拿出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發展龍頭企業,獎勵發展好的企業。依托龍頭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之路,帶動了食用菌規模化生產,加大了食用菌出口創匯的力度,促進了食用菌栽培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