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8-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中國屢屢爆出食品安全問題,由此一些檢測單位成了香餑餑。但不斷出現的“烏龍”檢測事件,一方面給相關的企業帶來了災難性危害,另外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恐慌,同時也折射出當前食品檢測領域較混亂的問題。
頻頻發生的“烏龍”檢測事件
7月11日,河南省三門峽市工商部門在對方便面食品進行例行抽查后,發布公告稱今麥郎公司生產的多款、多批次方便面被檢測出酸價超標,包括“今野拉面”、“一元王香辣牛肉面”等。此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各地部分超市將這些產品下架。未料7月26日,三門峽疾控中心又發布聲明表示,因該中心方便面酸價指標檢驗資質認證不全,所以對今麥郎檢驗報告予以收回,聲明無效。而今麥郎則回應稱,將同批次產品從市場收回并送至國家糧油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其檢驗結果全部合格。記者查詢發現,在國家認監委于網上公布的食品檢驗機構中,確實查不到三門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名字。
無獨有偶,湖南省信用建設促進會委托湖南省品牌信譽調查中心對幾種洋品牌嬰兒配方奶粉(一階段)進行送檢,結果稱美贊臣、惠氏和雅培1段奶粉中違規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香蘭素。但不久后,受托檢測這些奶粉的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發表聲明稱,這些樣品中未檢出香蘭素,之前由于工作人員疏忽,誤判了色譜分析圖譜,因此檢測結果無效。洋奶粉“添香”風波終成鬧劇一場。與此同時,湖南省信用建設促進會和湖南省品牌信譽調查中心的身份及送檢程序的合法性也受到了廣泛質疑。
今年4月,非官方咨詢機構CER Research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雅培奶粉乳蛋清白與酪蛋白比例不達標的報告,雅培將樣品送往其他檢驗機構檢測,結果顯示達標,于是將CER告上法庭,隨后CER將報告刪掉。
事實上,“烏龍”檢測事件早在2009年就曾經發生。2009年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突陷“砒霜門”,卻原是由一家地方檢驗機構草率報告所致,檢測儀器老化,未按標準方法稱樣及定容,以及檢測人員不敬業等,成為造成誤檢的根由。
引起市場各方恐慌和損失
“烏龍”檢測報告一旦經過媒體發布,對企業的危害是無可估量的。據了解,“香蘭素”事件已經波及資本市場,首當其沖的是在華奶粉市場占比最大的品牌美贊臣。美國時間7月10日,在紐約上市的美贊臣(MJN)股價最多下跌超過9%,尾盤跌幅收窄到4.33%,創下今年2月以來的新低。
惠氏輝瑞企業負責人席慶說,信息經過媒體發布后,很多消費者致電惠氏公司表示要退貨,甚至有個別地方的賣場下令將同批次產品下架處理。席慶表示,只要送檢和檢驗機構按照法律法規程序進行,這次“烏龍”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送檢機構在抽檢產品時沒有告知企業;而作為檢測方的湖南農大雖然是合法的檢驗機構,但并無檢測香蘭素的資質;檢測報告出來后,送檢方將報告發給惠氏公司,并沒有給企業申訴的時間就直接通過媒體發布。
檢驗機構責任承擔存法律空白
湖南公益律師張艷表示,錯誤的檢測報告已經給企業造成了名譽上的損失,并可能發生無法預計的經營損失,同時也引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失和經濟損失,檢驗機構理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但沒有具體法律法規對此類行為該如何處罰進行規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