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1年6月首度上會被否的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出現在創業板待上會名單,目前在初審狀態,保薦人為國信證券。據2011年招股書觀察,持續盈利能力、成長性兩大硬性指標不過關或成為其首次上會折戟主要原因。事隔不到一年豐科生物二度上會,硬傷能否解決仍待觀察。
豐科生物從事食用菌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最大的蟹味菇、白玉菇生產的企業。2011年原計劃在深交所發行不超過2400萬股,預期投資金額為1.79億,但上市審批被證監會否決。
4家子公司3家在建 為何接連募資建新項目
據豐科生物2011年招股書顯示,豐科生物旗下控股、參股子公司共有4家,分別為上海豐科食品有限公司、遼寧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這4家子公司中,僅豐科食品一家目前經營菌菇類產業,2010年實現凈利潤59.6萬元。其余遼寧豐科、青島豐科、河北豐科3家為空殼公司,尚處于籌建期,且無實際的生產經營業務。青島豐科甚至因為籌建費用問題,2010年出現51.7萬虧損。截至記者發稿前,豐科生物網站只是刊登了其上海生產基地改造完工,并沒有刊登關于三家子公司建成和生產情況。
2011年豐科生物募集資金用途為建設青島豐科的一項年產5475噸珍稀食用菌的種植基地新建項目。在三家公司尚未建成完成,沒有看到盈利而一味的擴大建設,難免會導致其資金鏈的緊張,豐科生物流動資金狀況不明朗。
補貼收入占比高 持續盈利能力遭質疑
2011年首度上會的豐科生物,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計入營業外收入的政府補助分別為333.32萬元、401.93萬元和268.39萬元,占當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4.46%、14.69%和7.93%。(2012年二度上會的豐科生物如果公開招股書,將剔除2008年的政府補貼收入,增加2011年補助說明。)
以上數據顯示,雖然政府補助不能直接導致豐科生物凈利潤大幅變動,但2008-2010年平均超10%的利潤來源于政府補貼將給盈利增長持續性帶來一定隱患,創業板被否的“頭號殺手”持續盈利能力直接制約豐科生物上市路。
涉嫌“偽高新” 員工學歷劃分界限模糊
中國網財經記者通過招股書發現,豐科生物在招股書中提及該公司為上海高新技術企業,但招股書顯示其專科及以下員工占總員工人數達到87%,比例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規定。
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滿足“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上圖顯示,豐科生物并沒有按照專科來劃分員工教育程度,而是以本科劃分,其中本科和碩士學歷占比為12.11%,專科和專科以下教育程度比例達87.89%。
農產品價格波動大 銷售收入存隱患
豐科生物主要產品蟹味菇、白玉菇等弄產品受季節性波動明顯,秋冬季節火鍋等餐飲下搜費增多,食用菌銷量上升,但春夏季節,伴隨著大批新鮮蔬菜增多,食用菌消費有減少趨勢。從豐科生物年度業績來看,銷售季節性影響較少,但存在因銷售價格波動而導致各季度收入和利潤的風險。
首次被否的豐科生物面臨問題不少,在不到一年時間的調整中硬傷能否解決,二次上會能否成功,拭目以待。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