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10-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綠色健康食用菌
鮮美甜脆的真姬菇,益智抗癌的金針菇,“胖頭胖腦”的杏鮑菇……如今,長在陰暗角落里的食用菌,終于登上了“大雅之堂”——百姓家宴、朋友聚餐、商務大餐上,時不時會有這道健康菜。這得歸功于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摸索出的食用菌菇“工廠化”安全栽培流水線。
9年前,上海農科院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真姬菇、杏鮑菇和金針菇三種適合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品種,研發出一套可程序化調控的技術體系,填補了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空白,獲得2項發明專利,保證大批量生長的食用菌菇健康又安全。
走進位于奉賢的上海食用菌“家園”,猶如置身現代化的“綠色”工廠:菌菇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發生量等都被精確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肥、殺蟲劑、殺菌劑;車間里,安裝了無菌風過濾系統,房間消毒采用紫外燈,潔凈場所的人員進出都得經過風淋系統的沖洗。
建安全檢測平臺
從蔬菜瓜果到禽蛋肉食,從田間地頭到菜籃餐桌,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警鐘長鳴。為此,上海市科委2007年底專門投入資金,立項“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明年底之前,上海將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發揮農產品檢測平臺服務的整體功能,提高食用農產品檢測水平。同時,開展農產品衛生指標和常規指標檢測,主要涉及蔬菜、水果及食用菌等食用農產品的檢測服務、標準制定和認證咨詢,其他各種農產品及其制品中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有害微生物、毒素、重金屬、營養成分、品質鑒定和轉基因分析等,以及農業投入品質量監控和檢測等。在此基礎上,初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分析模型,搭建農產品安全信息平臺,定期整理發布食用農產品安全信息,并將有關信息資源和服務信息納入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網上服務系統。(馬亞寧)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