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8-2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眼下的河南省泌陽縣,麥秸成了“香餑餑”,被農民大車小車拉回家,用來種植草菇、雞腿菇、姬菇等草腐菌。據介紹,1公斤麥秸生1公斤菇,凈利潤在2.5元以上。
這一切都要感謝呂付亭。呂付亭1993年從豫西農專畢業后分配到泌陽縣基層鄉政府工作,后調入該縣官莊鄉工作。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幫助農民發家致富成了他的“最愛”。
泌陽縣是“中國花菇第一縣”,有著廣泛的食用菌種植基礎。同時,該縣又是農業大縣,每年種植小麥近百萬畝,年產秸稈2億余公斤。大量的秸稈廢棄,讓呂付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果能將這些廢棄的秸稈運用到食用菌栽培中,既生態環保又廢物利用,豈不是一舉多得?
為此,他多次自費到山東參加國際蔬菜博覽會,到陜西參加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深入四川、云南等地考察。在考察中他發現一種將秸稈粉碎后高溫除菌種植姬菇的熟料栽培方法。是否能將熟料栽培改成生料栽培,這樣既降低了成本,還利于在全縣鋪開。為了攻克這個難題,呂付亭找到母校豫西農專的老師請教有關技術要點,到省農科院請專家傳授經驗。
回到家里,呂付亭搭了一個約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便一頭扎進去開始了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后,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草腐菌生料栽培技術終于被呂付亭攻克了。2003年,他籌措資金,種植生料姬菇、草菇等草腐菌2.5萬公斤,當年就獲利5萬多元。2004年,他又種植了15萬公斤,結果上半年就獲利30多萬元。
據呂付亭介紹,草菇、姬菇、雞腿菇等草腐菌的原料主要是麥秸稈、玉米芯、稻谷殼、豆稈等,泌陽縣每年就能產4億公斤以上。按草腐菌的鮮品市場價2.5元每公斤計算,這些農作物秸稈每年能為群眾帶來10億元以上的收入。如果鮮品經過精深加工后,價值要提高3倍以上。
2005年年初,呂付亭自告奮勇領辦了一個集種植、收購、深加工于一體的食用菌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在全縣10多個鄉鎮發展草腐菌種植點20多個,帶動了100多戶群眾種植草腐菌。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