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4-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07年3月29日,一對來自湖南的老兩口在東莞市東江邊散步時,采食了大量白色的野蘑菇當晚餐,后出現腹痛嘔吐,家屬曾一度收到東莞市人民醫院的病危通知書。昨日,記者從東莞市衛生局獲悉,《謹防毒蘑菇中毒》的安全預警通告已經下發,要求餐飲單位和集體食堂,為防止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應謹慎采購供應蘑菇食品。
吃完幾小時即腹痛嘔吐
“毒蘑菇與食用菇沒有明顯區別,市民僅憑肉眼難以鑒別。3月29日凌晨,我們醫院便收治了一對中毒的老伴。”據東莞市人民醫院的有關醫生介紹,兩位老人年初從湖南老家來到東莞,平時經常在江邊散步。28日下午,老兩口在東江樟村段發現江堤邊長了很多白色的野蘑菇,菇肉很厚,跟老家山上的蘑菇很像,誤以為能夠食用,就摘了很多回家當晚餐。但吃完幾個小時后,老兩口出現了嘔吐和腹痛等癥狀,老人的兒子急忙將父母送到醫院救治。因病情嚴重,兩位老人還曾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書。
呼吁市民切勿食用野生蘑菇
衛生部門在《謹防毒蘑菇中毒》的安全預警中稱,毒蘑菇大小、形態、顏色、花紋等變化繁多,往往沒有明顯的區別特征,其鑒別需要運用專業知識及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才能完成,民間流傳的一些識別經驗和方法并不可靠,公眾切勿自行采摘、撿拾和食用野生蘑菇,購買蘑菇應盡量到有證照的大型超市或商場,切勿購買無牌商販出售的蘑菇。
鑒于以往出現過集貿市場出售蘑菇引起中毒的案例,衛生部門還提醒農貿市場的蘑菇銷售者,應嚴把采購關,防止有毒菌種混雜于食用菌中。此外,消費者也應慎購慎食,特別提醒餐飲單位和集體食堂,為防止群體性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應謹慎采購供應蘑菇食品。
■小常識:
越漂亮的野蘑菇越毒
每年三四月份正是各種野蘑菇的生長旺季,因采食野蘑菇而導致中毒的事故常有發生。
衛生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春夏之交氣溫回升濕度大,十分適合各類菌類的生長。今年初的冰雪天,使得土壤水分充沛,隨著氣溫升高 ,毒蘑菇更是生長旺盛。東莞地區常見的毒蘑菇有褐鱗小傘、白毒傘、毒粉褶蕈、鹿花菌等。患者中毒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主要癥狀為惡心 、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或抽搐、痙攣、昏迷,甚至出現幻覺、溶血癥狀和肝臟損傷等嚴重癥狀,死亡率很高。
另外,據東莞市衛生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誤食野蘑菇的大多數是一些新莞人,野蘑菇長得色彩鮮艷,他們就忍不住將其摘回家里做菜,其實“越漂亮的野蘑菇越毒”。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