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平泉縣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制定標準、組織管理、建立服務體系和實施品牌戰略等一系列措施,使食用菌生產逐步走上標準化軌道,實現了農業產業化。3年來,增加產值9.9億元,農民純收入增加3.8億元,新增產量20957噸,新增經濟效益17507萬元,每個菌農平均每年增收1300多元,平均遞增20.3%。今年,河北平泉縣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又以98.7的高分通過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驗收。
打好基礎
2004年,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平泉縣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成為第五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一類項目。由于該縣特有的四季分明、涼爽宜人的氣候優勢、農林業副產品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環境系統無污染的生產優勢,為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3年來,承德市、縣質監局、縣食用菌辦公室發布實施食用菌龍頭企業標準8項,又先后收集了《香菇菌種》以及農藥、農資、農產品深加工、包裝、儲運、檢驗相關標準29項,使食用菌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從而形成了食用菌產前、產中、產后一整套標準化體系。
貼近基地
該示范區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農業標準化專家和權威人士來授課,發放明白紙、張貼標語、田間地頭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標準化工作,傳授食用菌標準化栽培技術。幾年來,縣財政每年列支貼息資金100萬元。縣政府對進入園區栽培食用菌的每戶解決3000元無償資金,年扶持貼息貸款1萬元,每年拿出10萬元獎勵對食用菌產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同時,創建食用菌標準化技術信息平臺,把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等各種信息發布在手機短信平臺上,菇農把自己的需求編制成短信發送至0931405,就可獲得所求的各種信息,提高了服務的及時性,形成了集成配套傳播食用菌標準化技術的體系。
舞動龍頭
堅持龍頭強菌、名牌興縣戰略是該示范區促進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在推廣普及標準化的同時,實施龍頭帶動型、市場牽動型、專業合作組織產銷一體型的產銷機制,建立了以品牌為中心的標準化生產,創造了“基地+農戶+標準+協會+公司”的生產經營模式。目前培育了森源公司、潤隆公司、三棵樹公司等食用菌生產加工龍頭企業40余家,進行保鮮、速凍、烘干、鹽漬、即食軟包裝、罐裝等各類加工,年加工能力達8萬噸,產品銷往美、日、韓、荷蘭、新加坡等16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近2000萬美元。其中有3家企業完成了出口產品的基地備案。
良性循環
標準化技術的應用給食用菌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國家級示范區的帶動下,食用菌生產基地遍布全縣19個鄉鎮,250個行政村,4.5萬農戶參與食用菌生產,占全縣總農戶的40%以上。生產各類食用菌800多萬平方米,品種發展到香菇、滑子菇、平菇、黑木耳、雙孢菇、雞腿菇、靈芝等8大系列30多個品種。
同時,該縣還積極引導廣大基地農戶堅持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工程與產業互促,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即利用廢棄的玉米秸、玉米芯、畜禽糞便、樹枝等農副產品開發生產草腐菌,經過轉化產出高檔的綠色食品———食用菌,再將食用菌生產廢料回收開發生產生物有機肥、活性炭、菌糠飼料等,帶動了包裝業、運輸業、機械制造業、餐飲業、信息等相關產業發展,每年吸納安排近萬農村剩余勞力和城鎮富余人口,促進了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協調發展。
到目前為止,平泉已成為華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商品集散地,到2008年該示范區力爭實現“1188”工程目標,即生產總量達到1億盤(袋),產量達到10萬噸,扶持壯大10家骨干龍頭企業,戶均增收8000元。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