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收購:喜了農民 樂了糧販 愁了糧站
發布時間:2003-07-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河南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試點市夏糧收購見聞
為保護農民的利益,保證農民既增產又增收,中國在其糧食主產區實行過最低保護價格制度。但隨著糧食供求形勢發生變化,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作為全國農業大省的河南,從今年開始,地處豫東平原的商丘市將進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試點。"三夏"時節,記者在這里采訪時了解到,從鄉鎮財政所拿到種糧直補資金的農民,高高興興的交納農業稅;一些個體糧食經營者,或擺攤設點,或走村串戶,直接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而首次徹底進入市場、自主經營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一時還難以適應這種變化,糧管所冷冷清清,還在為購不到糧食犯愁。
新華網河南頻道 記者:訾紅旗 編輯:穆曉莉 配圖:游黎 審發:焦點網談欄目組
加快改革步伐 確定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試點
為進一步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步伐,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今年河南省在部分省轄市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由原來按保護價收購農民余糧對農民的間接補貼改為直接補貼。省政府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2.3億元,直接補貼給洛陽、安陽、信陽、商丘、三門峽五個省轄市的種糧農民。
為了解決糧食的保護價收購,從1997年開始,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河南省設立了糧食風險基金,用于支付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保管費用和銀行利息,以彌補因保護價收購造成的虧損。專家認為,這種對流通環節的補貼,對生產的直接刺激力度不大。為有效地保護農民利益,推動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調整,河南省政府今年決定在安陽、洛陽、信陽、商丘、三門峽5個市進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將糧食保護價與市場價的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的辦法。
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積極探索將糧食風險基金直接補貼給農民的辦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河南省政府在《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試點市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三放開、一調整、一鎖定、一加快"。即放開收購、放開價格、放開市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和其他經營者公平進入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調整"即調整糧食補貼方式,由原來按保護價收購農民余糧與市場價的差價補貼,補給糧食收購企業改為直接補貼給農民。"一鎖定"即鎖定老庫存并逐年消化。"一加快"即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步伐,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妥善解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老人、老糧、老帳"等歷史遺留問題,使國有糧食企業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為確保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及時足額兌付,今年河南省政府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2.3億元用于5個試點市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對各試點市的補貼數額按2000年確定的定購糧數量和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確定的應納稅額各占50%的比例計算確定,由省計委會同財政廳、糧食局、農發行下達補貼計劃。市對縣、縣對鄉鎮、鄉鎮對村、村對農戶的補貼數額計算方法可分為三種:一是按2002年確定的應納稅額計算;二是按2000年確定的定購糧數額計算;三是按應納農業稅額和定購糧數額各半計算。每個試點市可以從中選擇一種,但一市范圍內計算方法要統一。
政策措施 放開收購、放開價格、放開市場
河南省政府明確要求,補貼資金應通過各級財政在農發行開設的糧食風險基金專戶逐級撥付。鄉鎮財政所具體負責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兌現。鄉鎮財政所在向農民開具農業稅納稅通知書的同時,開具應領糧食補貼通知書。應領糧食補貼通知書以縣(市、區)為單位統一編號印制。農民在交納農業稅時,憑應領糧食補貼通知書等額抵頂應繳農業稅。縣級財政部門把抵頂的農業稅直接從"糧食風險基金專戶"撥入鄉鎮政府"農業稅征收專戶"。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只能用于抵頂農業稅,不得用于抵頂其他任何費用,任何部門、任何環節不得截留挪用。5個試點市要按照省政府確定的分配原則,于6月10日前將應領糧食補貼通知書發放到每個農戶,并以村民組為單位張榜公布。
河南省政府要求,5個試點市糧食收購要真正做到放開市場、放開價格、放開收購。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積極發揮主渠道作用,堅持以質論價、優質優價,切實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壓級壓價,倡導支持經批準的用糧企業和單位進入市場收購農民糧食。同時,為加強市場監控,防止糧價大起大落,河南省計委將與有關部門適時測定并公布5個試點市的市場價格作為參考價格,以增強市場糧價透明度,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在探索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同時,省政府還決定加大國有糧食企業內部配套改革的步伐,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以解決"老帳、老糧、老人"為重點,采取多種措施,分流安置富余人員13萬多人,使企業輕裝進入市場,直接參與競爭。
對其余13個非試點市,河南省繼續實行按保護價收購政策。今年糧食收購保護價仍維持去年水平不變,即三級白麥每市斤為0.55元,三級雜麥每手0.53元,三級紅麥0.50元。等級和價區的差價仍維持去年的水平不變。根據糧食實際收購價格均價和同期市場平均價格的差價,河南省政府決定2003年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5.7億元用于54億公斤保護價糧收購價內補貼,全省差價補貼的平均標準6、7、8三個月分月確定,即按照糧食收購企業當月按保護價收購糧食的實際購進價與省計委分月、分市測定的市場價的價差,經財政部門審核后,對糧食企業撥付價內差貼實行價內補貼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的糧食按實際收購價格和扣除價內補貼后計入庫存成本,糧食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糧食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市場調查 喜了農民,樂了糧販,愁了糧站
從今年開始,河南省在洛陽、安陽、三門峽、商丘、信陽5市進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試點。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三放開、一調整、一鎖定、一加快"。"三放開"即放開收購、放開價格、放開市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和其他糧食經營者公平進入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調整"即調整糧食補貼方式,由原來按保護價收購農民余糧對農民的間接補貼改為直接補貼。"一鎖定"即鎖定老庫存并逐年消化。"一加快"即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步化,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妥善解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老人、老糧、老帳"等歷史遺留問題,使國有糧食企業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年產小麥27億公斤的商丘市,在這次試點中首當其沖。
"種了近60年的田,沒想到老了見個新鮮事,種糧還能得補貼。"
寧陵縣陽驛鄉70多歲的農民寧協忠,不久前領到了財政部門發給的《農業稅納稅通知書》和《糧食補貼通知書》。上面寫著:寧協民,2口人,4.68畝地,今年應交農業稅及附加60.53元。按2002年確定的應納農業稅額計算,今年應直接補貼金額是農業稅及附加14%,每畝共計8.4元。寧協民說:"這等于說,我今年每畝地少交了8塊多錢。種了近60年的地,沒想到老了見個新鮮事,種糧食還能得補貼。這的實惠,俺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好著呢!"
更讓農民感到高興的還是放開糧食市場。虞城縣站集鄉黨委書記孟繁領告訴記者:"過去通過糧食企業以保護價的形式敞開收購農民手中的余糧食,間接增加農民收入,國家對糧農的補貼在流通環節兜個彎,結果農民不僅只得到了較少的一部分,而且賣糧食也比較困難。"
梁園區謝集鎮張莊村農民張大慶說起當初賣糧食的情形仍有一肚子苦水:當時糧食只能賣給糧站,什么都由他們說了算。有的糧站找借口扣水扣雜,壓級壓價,光排隊就得等3天,真窩氣?,F在來村里收糧食個體工商戶和外地客商多了,坐在家里就能賣糧。聽說糧站的態度也好了。不管誰收,誰給的價格高、誰的服務好,俺就賣給誰,不管賣給誰補貼都拿,多好的事兒。
"三放開給了俺平等競爭的機會,我又能干老本行了。"
圖為:夏糧入庫
商丘市睢陽區的宋集鎮與安徽省亳州市的臨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前幾年糧食市場沒放開時,這里是個體糧販和工商管理部門"打游擊"的地方。在宋集鎮政府斜對面,一個糧食收購點正紅紅火火交易著。上百個裝滿小麥的麻袋堆成一垛,十幾個民工正忙著往幾輛大卡車上扛。旁邊的交易處,農民們一手賣糧,一手接錢,幾乎不用排長隊。
收糧食的老板叫劉本昕,原本是鎮糧管所的職工。幾年前因為糧管所效益不好,主動辭職干個體。由于有一些老關系,他收的糧食沒有賣不出去的。聽說來了記者,他主動過來打招呼:"就在去年,我還是偷偷摸摸地干,整天提心掉膽的,老怕工商部門給查住了。今年好了,糧食市場一放開,我到縣工商部門辦個照,可以光明正大地收糧食了。"他為安徽一面粉加工廠代收,一天能收50萬公斤糧食,邊收邊外運,基本不存隔夜糧。
張承前是從亳州來此賣糧的農民。他說:"到宋集比到俺鄉糧管所還近?,F在放開了,糧食賣給誰都能拿補貼,我何必多跑那幾十里的路呢?"
記者問他和糧管所相比,糧價如何?張承前說:"一不扣水二不扣雜,每斤都是四毛八,一個價。再說了,這樣多方便呀!"
"往年一周完成任務,而今不到五分之一,這樣下去不是個法兒。"
往年夏糧收購,午飯后是糧管所最忙的時候??山衲昃筒煌?。記者來到柘城縣胡襄鎮糧管所,只見到兩輛農民售糧的三輪車,糧管所的十幾名職工站在蔭涼處,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寬大倉庫存糧剛蓋住地皮,顯得空空蕩蕩。
圖為:又是一個豐收年
說起往年的現在,糧管所長李茂青來了精神:"去年是6月18日開磅,不到一周,全鎮600萬公斤的任務就完成了。高潮那幾天,全所職工三班倒,我連續三天三夜沒睡覺。今年不行了,開磅10天整,才收百十萬公斤糧,這樣下去,全所200多職工真要喝西北風了。"
李茂青說,今年糧食放開后,上面不再壓任務,再加上實行了稅費改革,鎮里的農業稅由鎮財政所收,鎮黨委政府對夏糧收購也不如往年那樣積極了。雖然糧管所給每個職工分了2.5萬公斤的任務,收效還是不明顯。他擔心這樣下去糧管所會被糧販子擠垮。
記者采訪幾位來此售糧農民,他們也一肚子怨氣。侯元村的徐桂良說:"早就聽說糧食市場放開了,可俺村干部通知說,只能賣給糧管所。我今天拉來1474公斤糧食,賣后只給一張售糧通知,回去交給村干部抵交農業稅,跟往年交糧沒啥不一樣。"
記者在鎮財政所見到了正在睡覺的會計朱小杰,他說農業稅及附加以村為單位統一結算。因為糧食收購進度慢,只到現在,全鎮330萬元的農業稅還沒收一分。鎮長許玉斌說,鎮里正準備開個鎮、村干部動員大會,把收購任務分解量化,爭取多收糧食。
據商丘市糧食局局長李新敏介紹,截止6月28日,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夏糧1.4億公斤,只有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資金直接補貼給農民,造成農民售糧積極性下降;二是稅費改革造成縣鄉政府組織收購力度小,光靠糧食部門一家難撐局面;三是多數糧食部門觀念轉變慢,等靠要思想嚴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