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市農科院食用菌育種實現新突破,成功選育寒地珊瑚猴頭新品系“SHS-1”和“SHS-2”。
珊瑚猴頭分布于亞、美、歐洲等,在我國屬于稀有品種,被列為三級保護物種。珊瑚猴頭菇體潔白,形如珊瑚,味道鮮美,質地脆嫩,清香適口,營養豐富,富含氨基酸,藥用價值高,能幫助消化、滋補強身,是一種兼具營養與保健功能的美味真菌。
從實驗數據上看,新品系生長發育快,從母種到出菇80-95天左右,單產比較高,菇朵比一般品種大20%,單菇鮮重可達175-317克,平均每袋產鮮菇總鮮重700克左右。其他性狀表現優異,適口性比較好、抗雜菌能力強、商品性好、栽培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寒地珊瑚猴頭新品系配套研發了標準化栽培技術。該技術規范了發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關鍵技術,根據不同的生長時期,對溫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及濕度等環境因子進行綜合調控,規范了澆水和通風程序,簡單易學,降低人工成本。創新了采收方法及轉潮處理技術,具有發菌快、污染率低、病蟲害少、養料后勁足等特點。優化后的培養料配方,解決了寒地珊瑚猴頭栽培過程中產生的產量低、有苦味、生產周期長等問題。寒地珊瑚猴頭標準化栽培技術是國家寒地園藝作物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示范的技術之一。
食用菌產業是哈爾濱市建設“現代農業之都”重要途徑之一。哈爾濱市農科院利用本地豐富的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珍稀食用菌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自主選育的赤靈芝、槐耳、白耙齒菌、珊瑚猴頭等系列珍稀食藥用菌新品系11個,總推廣種植超200萬袋。市農科院將進一步優化寒地珊瑚猴頭、赤靈芝等食用菌栽培技術標準,做好新品系的試驗示范,擴大推廣種植面積,促進食用菌產業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助力我省、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