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貴州省劍河縣貴州建江菌業有限公司紅托竹蓀工廠化栽培試驗示范種植基地21棟出菇房里,開啟了紅托竹蓀的周年生產供應模式。
該廠房共種植菌棒約18萬棒,目前,已進入出菇管理期,菌絲生長良好,將在3個月后完成出菇,采收后可進行第二輪種植。相比傳統種植,在工廠化栽培條件下,出菇不再受高溫、低溫天氣影響,每年可采收三茬。
2021年至今年5月,為助推劍河縣打造“全省中高端食用菌生產大縣”,貴州省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為解決當前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諸多難題,聯合貴州利康農科技有限公司、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紅托竹蓀工廠化層架式栽培試驗示范種植基地。
該基地每個菇房搭建有6層育菇鋼鐵架,種植面積約500平方米,相同占地面積下,相當于五六個傳統菇房的種植效益。菇房內采用專業控溫、加水加濕、新風照明設備,通過數據監控設備能夠自動化、智能化操控保證菇房內常年溫度和濕度適宜,突破出菇環境條件限制,提高紅托竹蓀產能,助推高端品牌打造和產業提質升級。
食用菌是劍河縣
“一縣一業”主導產業,紅托竹蓀屬于高檔食用菌,發育最適合環境條件是溫度為20-22℃、濕度85%左右、二氧化碳濃度含量為1200ppm左右,以往,傳統菇房在高溫季節、冬季都不利于實現穩產與高產種植,現在,智能菇房能保障出菇整齊、縮短周期、穩定生產。
在菇房外,自動化技術手段和生產設備助力工人勞動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土壤可以進行機械集中處理與傳輸,菇床上的基土、覆蓋土可以通過自動上料機完成,菌棒擺放能夠通過升降機傳送至規定位置。完成一個半菇房種植工作,以往,全人工操作需要10幾天的時間,現在,每組工人借助機器只需一天的時間。